血虛|貧血成因中⻄醫有唔同 亂飲紅棗桂圓茶或會便秘喉嚨痛

臨床上經常碰到病人頭暈、手腳冰涼,勞累後或月經後症狀加劇,以為自己是貧血,但抽血檢查發現血色素並無異常;也有一些病人,被中醫告知自己屬於「血虛」的體質,去驗血又發現自己沒有貧血,被搞糊塗了。

首先,我們必須先釐清一個觀念:⻄醫的「貧血」和中醫的「血虛」並不完全相同。⻄醫的「貧血」,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降低,常見的成因包括:營養攝取不足、缺鐵性貧血、地中海貧血、慢性疾病、急性出血等。如果診斷為貧血,必須找出原因,再根據原因進行治療,如缺鐵性貧血患者須服用鐵丸,慢性疾病患者須要針對原發性疾病進行治療等。

中醫的「血虛」,指的是臉色唇色蒼白、頭暈眼花、心慌心跳、失眠多夢、舌淡、脈細等一系列的症狀。從中醫角度而言,血的生成與五臟皆有關連,因此血虛的原因可以非常廣泛,一些常見的原因包括:思慮過多、飲食不節、脾胃虛弱不能運化食物、勞倦過度等。另外,不同臟腑的血虛也會有不同表現,例如肝血虛除了面色蒼白,還可能伴有視物模糊、耳鳴、手足發麻等,而心血虛除了面色蒼白外,還可能伴有健忘、心神不䌀等。

很多人聽到自己血虛,就會沖泡紅棗桂圓等飲用,以紓緩症狀。紅棗桂圓的確有養血安神的作用,但兩者性溫,體質不適合的人服用過量,可能會出現喉嚨痛、口瘡、便秘等不適。補血的藥物繁多,臨床上用藥還是須要根據病人不同臟腑的虛䋿、病情的輕重等做適度調整。

最後,如果中醫告知你屬於「血虛」的體質,可以留意以下三點:
1. 均衡飲食:脾胃能把食物化生成氣血,因此不用急於進補。先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,避免偏食、飲食不定時等壞習慣。
2. 避免勞倦過度:無論是過度的體力勞動(如搬重物、工作至夜深等),或是過度的思想勞動(如經常憂慮等),都應避免。
3. 如果希望透過食療改善體質,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
撰文:陳曉昕註冊中醫

Previous
Previous

【婦科】健康蘋台:經閉易肥兼生鬚 唔該戒掉甜黏凍

Next
Next

【皮膚科】AIA 雜誌: 都巿頭號皮膚病-濕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