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抑鬱

有超過一半的媽媽在生完孩子後,會經歷短暫的情緒低落、經常哭泣、焦慮、煩躁等,這些症狀跟分娩前後的內分泌改變、分娩後傷口的疼痛、休息不定時、乳汁不足等原因有關,一般在產後兩到三周後痊愈。但是,如果這些症狀持續,甚至加劇,導致媽媽喪失對事物的興趣,嚴重的話甚至有輕生、或傷害孩子的念頭,則有可能是患有產後情緒問題。

輕微的症狀可能包括:情緒不穩定、易哭、失眠、煩躁不安、食慾不振、難以集中、對嗜好失去興趣。

嚴重的症狀可能包括:幻聽、有輕生或傷害嬰兒的念頭,通常於產後兩星期內出現。這需要立刻到精神科醫生或到醫院急症室求診。

從中醫角度而言,產後抑鬱屬於中醫「鬱證」、「臟躁」範疇。產婦容易因為失血過多,導致心失所養,除了情緒低落外,還可能伴隨精神恍惚、多疑易驚、常常打哈欠等症狀。另外,對於新生兒的照顧不熟練,可能令產婦有心理壓力,導致肝氣鬱結,除了情緒低落外,還可能伴隨胸悶脅痛、失眠、乳汁不下、不思飲食、大便不調等症狀。產婦也有可能因為手術過程耗傷氣血,導致產後瘀血鬱積,除了情緒低落外,還可能伴隨惡露不下或量少、小腹疼痛拒按、身痛、發熱等症狀。

一般而言,產後抑鬱可以透過內服中藥以及針灸治愈。產後媽媽體質大都多虛多瘀,本來就應該多加調理。中醫師因應產婦不同證型,所用的方劑也會有所不同。常用的方劑包括:甘麥大棗湯、百合地黃湯、天王補心丹、逍遙散等。除此以外,針灸也可以達到疏肝解鬱、行氣安神的作用。

建議媽媽產後還是要有適量的運動,以助身體復元。另外,媽媽產後還要需要維持社交活動或自己的興趣,以減輕壓力。家人亦應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,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,讓產婦可以好好休息。

陳曉昕醫師 撰寫

Previous
Previous

病理性帶下

Next
Next

肥胖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