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胖症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,身體質量指數 (Body mass index, BMI) 超過25屬於超重,超過30則屬於肥胖。超重及肥胖都是需要正視的問題,因為超重及肥胖是許多慢性病的主要風險因素,包括心臟病、中風,也有很多疾病會因為肥胖而加重,包括一些肌肉骨骼疾病、某些癌症等。

肥胖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:熱量吸收過多、熱量消耗不足及遺傳、疾病或藥物影響。

從中醫角度而言,肥胖跟「痰」有莫大的關係。這裏所提到的「痰」,跟感冒時咯出來的「痰」不盡一樣。中醫理論的「痰」,其實泛指「代謝產物」。那到底什麼體質的人身體才會堆積很多「痰」呢?

第一個常見的體質是「濕熱內蘊」,多見於住在氣候潮濕的人,也跟不良的飲食偏好有關,例如喜歡吃甜品、煎炸、濃味的食物,或者喜歡喝酒。這些食物在中醫角度而言都是屬於難消化的,不被消化的食物堆積在身體,成了中醫所謂的「痰濕」。除了肥胖外,「濕熱內蘊」的人同時可能伴有口乾口苦、易生粉刺、大便黏膩等症狀。

第二個常見的體質是「脾陽不足」。脾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、吸收食物裡面的營養。脾陽不足的病人的消化能力下降,因此即使病人進食的份量很少,卡路里很低,身體還是難以運化代謝。運化不了的食物,積聚成了痰濕,就會導致肥胖。造成這個體質的原因包括經常進食生冷、辦公室長時間開空調、很少曬太陽等。這些人除了容易肥胖外,同時可能伴有反覆感冒、手腳冰涼、容易腹瀉,神疲乏力等症狀。

第三個常見的體質是「肝氣鬱結」,多見於情緒抑鬱、工作壓力大的人。中醫角度而言,肝臟的功能是調暢氣機,以及促進脾胃消化功能。肝氣鬱結的人容易氣滯,進食後容易覺得腹脹不適,另外因為脾胃消化功能被削弱,消化不了的食物積聚成了痰濕,就會導致肥胖。這些人還有易怒、常歎氣、脅痛、咽喉有異物感、女性月經不調等表現。

香港的中醫機構曾就「針灸控制體重」進行對照臨床研究。經過為期八週的針灸治療後,患者平均體重減去2.5kg。

以針灸刺激經絡穴位,除了可以調理臟腑功能外,也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,達到行氣活血的功效。除此以外,針灸刺激中樞神經系統,可以達至調整消化系統、抑制食慾及調整內分泌,從而降低體重。

陳曉昕醫師 撰寫

Previous
Previous

產後抑鬱

Next
Next

便秘